为切实加强辖区水域管理,有效遏制违法垂钓行为,今年以来,赤水市文华街道结合实际,坚持“宣传先行、疏堵结合、部门联动、群众参与”的原则,以“宣、巡、联、劝、签、收、移、罚、引”九字诀,实现对违法垂钓行为的“早发现、快处置、严整治、常巩固”,力争达到“禁钓区内零违法、垂钓行为有规范”的目标。
“宣”字当头,氛围全覆盖。系统搜集梳理垂钓违法法律依据制发宣传资料,线上依托小区微信群精准推送,线下通过张贴海报、入户宣传、在习惯钓位设置禁钓标识、组织钓鱼爱好者开展法治宣传深化覆盖。同时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,普及禁钓法规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,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、支持度,营造“人人知禁钓、人人护生态”氛围。
“巡”字发力,隐患早发现。依托网格化管理,组织办事处、社区干部、执法队员及党员志愿者,对重点河段、高发点位开展错时巡查,同步运用无人机技术手段及渔政监控实时监测,构建“人工+科技”双重巡查网络,实现违法垂钓行为发现率100%,确保第一时间介入处置。
“联”字聚力,合力无死角。一方面,文华街道牵头,邀请农业农村、公安、综合执法等部门参与联合执法,明确职责分工、畅通协作渠道,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5次;另一方面,邀请12名辖区钓鱼爱好者加入“志愿巡查队”,发挥其熟悉垂钓规律的优势,协助发现隐蔽违法垂钓行为31起。此外,针对赤水河跨区域特性,与合江县九支镇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,第一时间通报交界河段违法垂钓信息,打破区域监管壁垒。通过“政府部门+群众力量+跨区域协作”的全方位联动,有效整合监管资源,显著提升执法震慑力,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
“劝”字暖心,柔性化矛盾。对巡查中发现的违法垂钓者,先由工作人员开展耐心细致的政策宣讲,阐明禁钓意义及违法后果,引导其主动认识错误,累计劝离违法垂钓者380余人次,其中大部分垂钓者经劝导后主动停止违法行为并离开现场,未引发矛盾纠纷。坚持“教育为先、处罚在后”的柔性执法理念,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与配合,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“签”字立约,自律强意识。对经劝导后深刻认识错误的垂钓者,现场签订《赤水市自觉遵守天然水域垂钓管理规定承诺书》,累计签订76份。通过书面承诺,当事人后续违规率持续下降,守法意识与自律意识不断提升。
“收”字控源,违法断根源。对拒不配合劝导、态度恶劣或多次违规垂钓的人员,依据相关法律法规,依法证据保全鱼竿68支、鱼线53卷、鱼钩 60个。从源头切断违法行为的实施条件,形成“违法必查、工具必收”的有力震慑。
“移”字闭环,处置守规范。对签订承诺书后又违法垂钓的移交农业农村局查处;对涉嫌非法捕捞且情节严重的行为移送公安机关查处,确保案件依规处理,维护执法规范严肃。
“罚”字震慑,刚性显权威。一是行政处罚:依据《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》,对违法垂钓者给予责令改正、警告或一千元以下罚款。二是刑事处罚: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对在禁渔区、禁渔期非法捕捞者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罚金。有效遏制了“侥幸违法”心理,形成强大法律震慑。
“引”字疏导,疏堵两结合。在严格管控禁钓区的同时,积极引导60余名钓鱼爱好者前往严家河、大同河等合法垂钓区域;同步向群众宣传“一人一杆一线一钩”的文明垂钓标准,通过“堵违法、疏需求”的有机结合,既守护了赤水河(文华段)禁钓区生态环境,也合理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需求。
通过“九字诀”的综合施策与持续发力,文华街道违法垂钓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:辖区内违法垂钓数量持续下降,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,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,居民主动参与到监督和劝导中来,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。
赤水市文华街道办
编辑 蔡义桂
二审 凌洁
三审 杨艳
股票配资配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